札记

  已一年有余,离开我的高中。
  还记得那个冷得令人瑟瑟发抖的冬天,每天早上都会去学校的操场上读书。那样的生活在今天是可望不可即了,如今每天面对的都是日渐温暖的被窝,无节制的生活节奏。困了睡,醒了学,倦了玩,饿了吃。复习对我来说再不是抢分,只是求过。这样的学习和生活,似乎走了和两年前完全不同的轨道,通向着不同的目的地。有师弟师妹跟我说他感到很困惑,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。我还能念念有词地跟他解释讲解,但是我自己真正想做什么,这个问题似乎从未浮现过。
  如果说成长是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话,那我并未成长过。两年前的自己,目标如一,为高考奋斗。而今的自己,在选择面前,却无从入手。每每满怀热情,热情便戛然而止。外面的世界很美好,美好得你甚至不知道往哪里走。因为生怕走了错的路,遇到错的人,做了错的事。给这美好的世界献丑。其实,献丑还是自己的内心。就像那个有名的故事一样:

 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,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,要不回头地走,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,但只可以摘一次,柏拉图觉得很容易,充满信心地出去,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,最后,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: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,却不知是不是最好,不得已,因为只可以摘一次,只好放弃,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,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,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,这时,苏格拉底告诉他:“那就是爱情”。
 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,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,要不回头地走,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、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,但只可以取一次,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,充满信心地出去,半天之后,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、翠绿,却有点稀疏的杉树,苏格拉底问他:“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?”,柏拉图回答老师:“因为只可以取一棵,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、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,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,所以就拿回来了。”
  这时,苏格拉底告诉他:“那就是婚姻”。

  世界再美好,如果不用心去接受,一味的拾取放下拾取放下,那么美好也进不了自己的内心,贪得无厌只会让自己错失更多的美好。多久之前,还在热烈地迷恋着柴静的那句话,”给你自由,你不独立,仍是奴隶。“现在想想,似乎在过去的20个年头里,还未曾享受过独立,说自己是奴隶,其实言之过重了。寄生虫更为确切。我们都是生活的寄生虫,在现实面前寻找自己的满足,在生活的身上勾勒梦想。我们离不开这片现实的大地。很多轨迹都已经刻画好了,我们没有能力去另辟蹊径,必须按照原先的轨道行走,不然就很有可能会被现实的车轮碾压致死。可能会有侥幸逃生的,那些人都成了先驱者,开拓了自己的天地。但是其实还是寄生在生活之上,未曾逃离,不能逃离。
  作为一个梦想主义者,这么多年的感悟,就是计划远远及不上变化。
  再周全的计划,最终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变化而全盘皆毁。我们不是被计划推着走的,没有人是被计划推着走的,相反,一直推着我们前进的是变化。变化才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重要的因素。前天看了俞敏洪在《开讲吧》的讲话,更加深有体会。他从没想过会变成今天的自己,如果家境贫寒的你现在想想,自己将会变成一个亿万富翁,那绝对是天方夜谭。但是,也许你从没想过,然后一点点的行动,到最后未必就成了亿万富翁。因为家境贫寒,身处农村,要改变命运,就只能通过高考,所以就去了高考,因为高考差了一点分数,再拼一年或许能过,所以考了两年后意外进了北大,因为要养活自己,养活家人,没有资金无法出国,所以只有教书,因为要赚更多钱,所以只能开培训班,到最后,有了今天的新东方。究竟是自己的理想和计划推着自己在走,还是生活的变化推着自己在走?
  谈梦想往往是没用的,不如谈谈你要怎么去面对变化,你要怎样好好地寄生在生活之上。

  你想做什么,那就去做吧。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会给你怎样的惊喜